原来,本次里约奥运的开幕式跟人们的预想期大相径庭。从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人们看到的是LED带来的美轮美奂的壮丽盛典,而里约奥运开幕式上除了联建光电为马拉卡纳球场打造的四块LED显示屏之外,就只剩下投影了。
虽然开幕式上少了LED显示屏失色不少,但巴西组委会的用心,与设计者的创意已经做到了惊艳四座。在影像显示里有多种技术,而且还在不断增多。不管你用或不用技术就在哪里,是否留下一个传说,创造一段经典,在于如何利用他。当然,小业觉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最精彩的。
110台2万流明的投影射出的舞台的形状,变换场景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巴西+现代+时尚”。作为一届没钱的奥运会,这个开幕式也充分体现了其设计理念“事半功倍”、“物美价廉”。
根据松下官方透露,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使用了110台20000流明的高亮度和高画质的投影机,采用的是分布式管理系统。分布式管理系统简单理解就是每台投影机对应一套播放单元,而110台投影对应的就是110套播放单元,其优点是可以拓展无限大的投影面积,且并不损失视频画质。
全景舞台,虚拟舞台这些技术对于国内的观众并不陌生,但是像这样的使用110台大型投影机,生成整体的舞台投影,目前在大型舞台演出中仍然比较少见,虽然可以看到巴西奥运的资金并不多,但是在展现形式上还是比较下血本的。
那么,这110套播放单元如何实现整体画面的展示呢?
首先,需要把视频分割成110个部分,分别存储到管理投影机对应的电脑上,也就是媒体播放器,一台投影机配一台电脑存储对应的1/110的视频内容,每一套单元都有一个地址码。
然后,通过网络服务器也就是系统中的媒体管理中心来同步视频播放的时间轴。
而这其中的的难点在于管理平台(或者说同步播放)。
前面我们了解到,一台投影机连接一台电脑组成一个单元,视频内容分割后存储在对应的单元,由网络服务器广播同步信号,单元接收到相应的同步信号播放这一时间轴的视频内容。
而要同步管理110台投影机的视频信号时,对于精准度要求就很高了,因为哪怕其中有一台延时都会影响到整个画面效果,因此,这也是考验投影秀技术的关键因素。
从一开场,大功率投影的应用就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开场第一幕表演,巴西的诞生投影在舞台上映出了海岸的波涛,画面非常逼真。后续表演中,投影配合演员的表演,表演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光纤的变幻产生不同的造型,此时的造型代表巴西早期遮风挡雨的草屋。
舞者疾奔上台、地面变成高楼大厦的3d投影、吉赛尔款款而来、一路引导人们看向配合临时搭建的贫民窟, 淋漓尽致的歌舞和表演点燃了现场热烈的气氛。
除此之外,后面的表演中投影在舞台上投映出了虚拟的3D场景,舞台上的演员仿佛在城市之巅进行表演,仿佛稍不留心就会摔下高楼,但实际上演员们是在大舞台的平地上进行奔跑表演。
城市肌理拼图出现,建筑高低升起,舞者在立面上飞舞。
飞机飞过, 虚拟与现实相结合,观众的手机形成点点星光。
入场式中,每一名运动员都在尽心准备的“镜箱”中放入一颗种子,这些“镜箱”最后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拼凑成奥运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绿色五环!
最为开幕式的压轴大戏,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在经过巴西网球运动员库尔滕、女篮运动员马尔卡丽的传递后,由马拉松名将利马点燃圣火。奥运圣火冉冉上升,最后到达圣火盆,圣火盆缓缓展开,不停翻转闪耀,惊艳了全场!这个圣火盆由世界知名的雕塑家Anthony Howe(安东尼豪)设计,象征着太阳,寓意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不得不说这个奥运圣火太漂亮了。
这是巴西的表演,也是全民的狂欢,而这来之不易的表演和狂欢梦想实现,都来源于光影和投影技术的帮助, 这些影像学上的奇迹不但帮助巴西奥运会只用了伦敦奥运会十分之一的预算就完美完成了开幕式的演出,更成功的点燃了人们对于奥运会集体狂欢的热情和渴望。
(来源:网络及微信汇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