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创作者与观赏者的灵魂共鸣。一幅完美的作品,不只是简单将它挂在墙上,更需要的是通过照明艺术来将它的唯美之处,投入观者的感官神经。运用正确的灯光艺术,既能让艺术品释放在人们的视觉当中,也能长久传承下去。
1、要让作品长存
美术馆的首要责任是保存。艺术品保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20世纪,伦敦国家画廊的学科学顾问Garry Thompson,创作了在该科目上视为权威性的著作——《博物馆环境》。书中提到,光源的辐射、照明和曝光时间都是展品照明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光引起的艺术品损坏有两类:热效损坏和因光化反应引起的损坏。
热效损坏是由于光源中的红紫外线引起的。红外辐射引起局部热效应,使得辐射物相对湿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像木料、动物皮等吸潮的材料收缩、变形或开裂。而有些展品如纺织品、纸张、颜料、染料等有机材料,属于光敏物质,在光的照耀下会产生光化学反应引起颜料褪色、白纸发黄甚至开裂。
光化损坏不能通过保护手段恢复或改变,所以在美术馆中防止或减少光引起的损坏很重要。故应根据展品对光的辐射敏感度,对馆内的照度及曝光时间加以限制。
小 课 堂
根据材料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艺术品分为以下三类:高度敏感性(纺织品、水彩画、印刷品和图画等),中度敏感性(油画和胶画、木制品和漆器等)以及非敏感性(金属、石器、玻璃和陶瓷等)。
博物馆照明的建议照度为150lx,这个数值是指中度敏感物品的照明; 敏感性较弱的材料可以采用更高的照度,以增加它与周围空间的对比度,建议将300lx作为照度上限;对于高度敏感材料而言,应将50lx作为最大照度,这需要仔细平衡展览照明与周围照明,后者应较弱。
2、还色彩本真
照明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依照展品的特性对它进行相应的照明,针对其艺术形式或结构、表面或颜色、光泽或透明度等设计特性,因此需要进行有目的的照明设计,这就可能涉及到漫射或重点照明,或表现色彩和质量的特别照明。
小 课 堂
在进行美术馆照明设计时候,对陈列水彩画、油画、织锦、照片等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Ra)不低于 9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对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可采用一般s显色指数不低于8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3、科技让其生长
除了展示以外,馆方提出的要求,对于照明设计理念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新技术、新概念更多地应用到美术馆照明设计中去,可以营造出有生命、充满活力、感觉逼真、整体优化的光环境。
若利用基于DALI系统控制的LED灯具则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通过系统编程控制感光敏感作品如水彩画、蜡笔画、素描、手稿等的曝光时间,它的变化和判断可以有更多的引导性,比如一个画展,展出60幅画,艺术家想在画展中表现他一个内在的构思和创作历程,那么就可以通LED的编程控制,产生对创作过程的引导性的欣赏,让高科技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4、控制好眩光
眩光是影响美术馆展示照明舒适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观众观看展品的视场内,不应有来自光源或窗户的直接眩光或来自各种表面的反射眩光;观众或其他物品在光泽面(如展柜玻璃或画框玻璃)上产生的映像不应妨碍观众观赏展品;对油画或表面有光泽的展品,在观众的观看方向不应出现光幕反射。
当展品主要是墙壁上的图画和展示空间中央的雕刻品时。可以通过由墙壁照明设备提供的均匀墙壁照明或采用聚光灯提供的重点照明来照射墙壁上的艺术作品,但两种方法都必须保证入射角的精确度,以避免玻璃或发光面上的反射干扰。
小 课 堂
为确保展出效果,突出展品质感,需要控制展品的背景亮度比。
(合适的亮度比=A 1:1 B 2:1 C 5:1等)
5、让空间活起来
博物馆照明通常是由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互配合实现的。
照明设计理念必须着眼于控制日光并使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互协调,可以通过建筑将日光控制在一定范围,还可根据馆方的特殊规定,同时使用以轨道灯为主的照明灯具,可拆卸可调节的灯具安装位置结合不同的照明控制回路设计,来控制照明。除了降低运营成本外,同时也赋予空间使用上最大程度的灵活性。
小 课 堂
实践证明,与垂直面成30°的入射角(博物馆角)是比较好的参数值,因为该角度能最佳地处理反射光、照明和建筑框架阴影等。而雕刻品通常需要直射光来展现其三维质感和表面结构。
美术馆照明注意事项
① 应选用光色和显色性接近日光的人工光源
在光化学反应中,主要是波长400nm以下紫外线作用,为此,在选择光源时,应尽量降低紫外线含量。在国际标准中,对光敏物质的紫外线辐射应小于75μ w/lm ,有两种光源可供选择:一类是低压卤钨灯15μ w/lm,另一类是荧光灯49μ w/lm。
② 控制照度和暴露值
A 如对书法、绘画的照明,照度标准定为150 lux ;
B 展品保护的另一个要素是暴露值:展品照明 x 时间;
C 利用红外线动静探测器,在无人时把照度自动减少到50 lux ,这样的控制可以更好地保护展品。
文 | 网稿综合 责编丨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