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机作为不可缺少的基础机电产品,既是劳动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并已融入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报告显示,全球微型电机市场,近十年里产量由65亿台达到16亿台,增长势头迅猛。未来预计微型电机市场将从2015年的282.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55.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56%,主要增长行业为汽车、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航天系统、家居产品、电子信息和通讯设备以及3D打印行业。
未来微电机的市场庞大,主要发展趋势依然是智能、高效、节能,其中电机智能化作为深受当下“智能”话题的影响,成为最热的话题。
1
“电机+传感器”:智能电机助力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市场不断增长,家用电器、日用化妆品、航天、工业机械、磁性材料等众多相关行业,以及手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对微特电机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当前,我国大城市微特电机的家庭平均拥有量仅约20~40台,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家庭平均拥有量80-130台的水平,国内微特电机市场将呈现长期需求旺盛局面。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制造的各类微小电机产量约110亿台,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成为世界微电机行业绝对的产销霸主。
江苏宏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建平表示,作为关键元器件,微电机在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浪潮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他说:“微电机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无论是传统的家庭电机还是新兴的无人机、平衡车、机器人市场,整个智能产业离开电机都很难发展。”
同时微电机也随着智能化的浪潮在不断改进,美的威灵电机高工陈金涛提到,如今微电机已经可以做到“电机+传感器”的结合,将传统的传动部件升级为智能传感元件。据其介绍,美的如今已经推出的洗衣机,其微电机能够通过控制器来感应衣服的重量,识别洗衣机的状态,最终增强客户体验。
广闳科技副总经理廖崇维表示,智能电机的推广和普及,首先要改变国内企业的观念,企业要愿意投资,愿意使用高品质的东西,而不是纯粹比拼价格。他说:“国内微电机企业想要切入直流无刷的领域,但是自主开发的能力不足,于是大部分的厂商都想用低价产品去取代原本的电机,这样会导致产品的品质很差,卖出去市场反响很差,所以提升质量才比较重要。”
2
靠服务取胜,靠速度取胜
随着通讯、微型电玩、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医疗保健器材行业的快速增长,超微电机得到广泛使用,但因其生产工艺复杂,精密度和功耗要求较高,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存在很大的创新和成长空间,而目前来看,日本、韩国仍然掌握着微小电机行业的先进技术,国内微电机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70%,但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微电机企业想要在智能电机、高效电机等领域赢得市场,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短期来看,国内微电机企业还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想要在长久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硬件经理黄紫阳建议微电机企业从价格和服务上取胜,他表示,国内的电机成本低,技术支持服务要比国外要有优势,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售后服务跟紧。
松下电器机电的马达软件控制主事俞志杰指出国内外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差距,但是国外企业在研发周期上十分漫长,这个给了国内企业可乘之机。他说:“松下的产品价格降不下来,就是松下的技术指标严格,生产周期长,国内企业对市场十分敏感,能够根据市场走向调整生产周期,并且价格低廉,这很符合现在年轻人追求短快新的思维。”
3
价格高昂阻碍高效电机普及
相比更为遥远的智能电机来说,高效电机在技术上早已经实现,近几年国家也在持续加大高效电机的推广力度,也陆续出台许多政策,包括给予财政补贴,但效果不明显,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存量电机中高效电机占比仅为8%左右。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目前高效电机在国内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黄紫阳表示,高效电机在家庭应用上,节约能效并不明显,而应用在工业上的时候,效果就十分明显,他举例说:“比如空调不可能24小时持续工作,开开关关转起来就十分耗电,所以空调看不出这个效果。电冰箱通常24小时运转,但是本身功率低,可能0.5W的功率能够节约到0.45W,效果也不明显。只有应用在工业上的电机功率大,24小时不停运转,使用高效电机就可以明显提现出节能的效果。”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价格高昂也是影响高效电机实现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俞志杰表示,高效电机的整体结构比一般电机要复杂,从变频马达到芯片的价格都会比一般的电机要贵,也就导致最终的高效电机的价格高居不下,普通用户无法接受,从而普及度低。但陶建平认为普及度低下同时也意味着高效电机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建议微电机企业要时刻留意这个市场。
综合来看,现阶段高效电机在家庭使用中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价格高昂成为高效电机难以普及的阻碍,而国家主推绿色节能,高效电机的应用一直都是业内企业值得关注的热点。
4
电机再制造潜力巨大
无论是智能电机还是高效电机,都是基于节能环保出发,除此之外,电机循环利用再制造也逐渐受到政府、微电机企业的关注,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便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扶持我国再制造行业的发展。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开展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工作。
今年3月,为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工信部结合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实际情况,经生产厂家和工业用户申报、相关行业协会和专家评审,提出《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四批)》,并予以公示。随着我国市场对于机电产品领域再制造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将加入到再制造的行列,电机再制造市场潜力巨大。
电机再制造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真正在这方面有所进展的企业却为数不多。陶建平表示,电机再制造类似翻新,会很容易让人担心再制造之后的电机质量问题,因此进入这个市场的人都非常谨慎。陈金涛表示当前再制造不能操之过急,他表示首先国内要确立回收标准,把回收率先做起来,然后再考虑再制造。他说:“国外企业是都要求一定的铜铁铝回收率,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所以应该先制定好标准,并且把回收率先做起来,再考虑电机再制造。而国内很少企业进入这块领域,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投入大、回报期长的技术,回报周期可能在10年左右,很多企业可能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电机再制造是为了绿色节能,因此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做到绿色设计,就是在不牺牲产品性能的情况下,把产品材料最大化应用,减少产品消耗。”
5
无人机、机器人新兴领域备受关注
据CEA(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的预计,2015年的全球消费类无人机年度市场总额将首次超过64亿美金,利润为1.3亿美元,销售总量超过425000台,所有数字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50%。根据CEA的预估,未来无人机的市场总额将会持续上涨,在2024年甚至会增至115亿美元以上。且届时,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11%增加至14%,达到16亿美元。无人机应用爆发式地增长。毫无疑问,微型直流无刷电机是微小型无人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无人机飞行性能的好坏。因此,近年来具备高可靠、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无人机专用无刷电机市场也可谓风生水起,企业的销售额增速迅猛,发展飞速。
同时据统计,2015年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大约在270亿美元,预计10年后将达到约670亿美元。其中,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从2014年底的约148万台增长至2018年底的233万台,在2015年到2018年间达到年均12%的增长率。作为关键元器件,机器人各个关节要实现转动,都需要电机驱动,这里市场十分巨大。雷利电机总监朱卫东表示更加看好机器人,“因为随着工业制造4.0的提出,未来机器人是很大的市场机会,对中国的服务行业来说,市场需求远远超过供给,我们公司已经开始进入机器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