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我号的亲们,
可能会以为小编是个球迷
或者是个技术男?
事实上,
小编也有品位高大上的一面,
对文化艺术有着深深的着迷。
这不,
当你们都盯着5.17吃货节饿货节之时,
哥只关心5.18国际博物馆日。
一听到博物馆,
可能你第一反应想到各种历史文物或收藏
但小编今天只是想说,
不论走进哪一个博物馆,
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无处不在的一点:
灯光。
灯光能烘托出展品本身,
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
但也正是这些灯光,
可能给文物带来不可恢复的损害。
2013年就有国外媒体报道,
根据欧洲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
梵高的《向日葵》等代表性作品
可能因为原本用于保护它们的灯光而改变颜色。
梵高名画《高更的肖像》,
研究发现这幅画作采用了不稳定的黄色颜料
在博物馆的LED灯照射下,
黄色颜料会变暗,例如梵高的《向日葵》
就博物馆照明设计及展品的照明问题,
小编想重点介绍一下这间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为故乡苏州留下的“封刀之作”,
2006年10月建成。
是自然采光和人工光源结合的范例。
自然采光为博物馆提供的基本照度,
专业灯光提供观看照度。
再好的借光,不如自己有光
自然光对真实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具有天然优势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大师的名言。
展馆内随处可见用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和落地玻璃窗户,将光线引入展厅提供基础照明。更有利于获得视觉感受,自然光线的完美导入克服了博物馆人工采光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一步一光线,人到哪里,光线就跟到哪里。
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可能你会问,
太阳光那么强,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吗?
自然光线的特性如果不加以控制,
肯定会对于展品的展出及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是辐射成分复杂。
它包含了红外、紫外等多种光谱,这些多数对展品有伤害。如紫外光,在中午太阳光最强烈时,其辐射量是标准控制的20倍!
其次是照度控制。
太阳光照度波动幅度太大,中午达到了100,000lux, 而到了黄昏或阴天可能低到几十Lux, 大幅度的波动肯定对展品保护及展示是不利的。
那么苏州博物馆是如何做到的?
▲为了能合理运用光线,贝聿铭设计了几何形态的坡顶,借鉴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屋面玻璃与钢管支撑杆之间采用滤光作用的仿木色铝合金格栅。
柔和的、半透明的光线不仅便于控制,还使空间透出东方的韵味。而通过格栅进入展览区的侧向自然光被严格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漫反射的形式进入室内,适宜博物馆的陈列。
除此之外,
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灯光?
▲灯光作为博物馆场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能真实还原展品的色彩、细节、层次、对比和锐度等,才能真实还原古现代的文化和历史。
另一方面,博物馆展品是研究古现代文明的重要文物,展品每一处的色彩、工艺和细节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根据国家博物馆的照明设计标准,博物馆照明照度可以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50lux,150lux,300lux。
书画
书画类展品多为纸质品,加之时代久远因而在色泽上会发生蜕色或发黄现象。这就要求除严格降低照度值以外,还需要尽可能地还原其色彩的真实性,对灯具的显色指数要求较高不能低于(Ra)90,对色彩的饱和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需要展示展品的机理、质感、细节、工艺等,最好的帮手非小展柜灯莫属。通过小展柜灯精准的光斑以及四周或者上下顶面布置,可以非常好的展示展品。
青铜器
青铜器展品材质厚重,色泽昏暗,大多表面都会残留粉状锈,色彩发青绿色。照明设计时,对其色彩真实还原表现要尽可能真实,4000K色温的冷色光源对其材质有较好的表现效果。
▲该区域通过模拟太阳光的照射效果,采用支架进行整体洗亮,让游客更清楚的观赏到所展示的展览品。并且把支架安装在屋檐后面,避免眩光给游客带来的不适应。
▲这两个区域的照明方式一样,左图游客从侧面进过时眩光比较严重,而右图却通过侧面挂帘子,减少了侧面经过时灯光给游客带来眩光。
工艺品
此类展品多用材比较丰富,造型也多精巧与繁杂,因此对其进行照明设计时,一定要注重表现其材质的特色,还要体现出展品细节与纹饰的美感,使其达到观赏上的最佳效果。
▲采用盒子式的展示,可以通过把灯具隐藏在里面,减少眩光。通过内透的照明手法,把展示区域做得通亮,突出所展示的物品。
瓷器
瓷器表面多有光泽,如采用多光点的LED照明,很容易在其器物上形成很多光斑,严重影响其观赏效果。此外,瓷器展品一般都有丰富的装饰图案,选择光源同样要对其显色性方面指标有较高的要求,不能低于(Ra)90,对色彩的饱和度也要求较高。
▲对于陶瓷的展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陶瓷表面的反光特性。如何去避免陶瓷表面产生二次眩光,苏博馆就很好的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采用底面灯膜,或者上下灯膜的形式,给展品提供了柔和均匀的照明。
▲考虑到展品陈列的灵活性,以及灯具后期管理维护的方便性,苏州博物馆采用了嵌入式可调射灯,通过智能遥控实现远程调节投射角度,并轻松地一键切换到不同的灯光模式,以满足地面陈列变化的需求。
以上内容由
三雄极光照明设计总监邓海南
独家解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今晚互动话题-
推荐一个让你眼睛发光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