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后可以发起提问

展会上多展出车用和可穿戴等Micro LED产品,商业场景最有可能从哪里开始?

今年Touch Taiwan亮相了众多Micro LED产品,乾照和维信诺也曾联合推出Micro LED屏幕,那么就目前Micro LED芯片技术的进展来讲,乾照认为Micro LED商业化最开始会从哪里开始突破呢?是可穿戴、车载还是其它呢?
乾照光电 · 2019-10-29

1、乾照和国内多家厂商都在积极合作开展Micro LED的技术开发,以及demo的开发。各大厂商尤其是面板厂对于Micro LED的技术开发多数都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我们持续推进项目的重要动力。

2、和之前不同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客户对于demo的态度越来越不介意,而是更注重技术和产品本身的开发,他们需要更深入的合作伙伴来开发包括巨量转移、驱动、检测等各种技术,而非仅仅合作一个demo,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对于Micro LED越来越有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Micro LED的商业化,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产品定位问题,业界需要一个对成本有容忍度的、有一定体量和影响力的应用产品,来展现Micro LED的技术优势,同时推动它的成本降低。

具体到技术上,主要还是三个痛点:

1、小电流光效以及驱动效率,这个直接决定了其在功耗上相对OLED是否具有足够的优势;

2、巨量转移,其良率和成本以及可操作性将决定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3、测试技术,如何检测越来越小的Micro LED芯片,这是一个业界公认的难题。

针对这些技术难点,乾照都在做相应的布局。


首先,小电流光效是LED外延芯片厂的本职工作和核心竞争力,我们从外延和芯片两个角度来提升小电流下的发光效率,这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是我们的主线任务; 

其次,对于巨量转移,乾照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尺寸,不同解析度的产品,大概率会有着不同的巨量转移方案。

同时,针对修复的难题,可选址的巨量转移方案会显得格外重要。甚至于包括键合技术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转移的效率。

我们希望能用1-2年时间,开发成功一种灵活度高、适用性强,扩展性强的巨量转移技术并实现其量产。当然,这个过程中,最离不开的是相关的设备和材料厂商的配合,也希望有志于此的厂商多多交流合作,才能最大程度的推动Micro LED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再次,在测试技术上,当前的PL方案当然是潜在的技术之一,但是从传统LED的意义上来看,大家对如何实现Micro LED的电测则有着更多的期待。乾照在这个技术方向上有着至少三种路线布局,对应长中短期的产品需求,期待能够为这个技术的落地增加一份保障。

4、从商业化的产品来看,最近的可能是手表类的应用。因为手表对于功耗要求更敏感,并且像素密度适中,有挑战但可承受,同时面积较小,像素数量相对少,对于良率和成本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又是消费类电子产品,是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如果还能够集成更多的功能,手表也许可以摆脱现在的尴尬定位,成为一类不可或缺的终端产品。

而从中期应用来看,基于Micro LED的高可靠性和透明、柔性等特性,车载将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而且其价格容忍度和示范带动效应也都不错。

再有,基于5G的爆发,AR类的应用是否能够大行其道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点。但是,国内对于AR类产品的整体技术能力偏弱,目前还是由国际大厂在主导,打入其供应链对于国内的厂商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

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认证机构
动态27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02),是国内领先的全色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芯片生产厂商,总部坐落于厦门,产业化基地分布在厦门、扬州、南昌,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光电行业“影响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今日热榜
    行家说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及时了解产业热点动态
    ©2015-2018 行家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1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