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后可以发起提问

行家碰撞:关于植物照明的干货都在这里 | 行家Talk

行家号 · 2017-06-29
相对成熟的技术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探索,植物照明市场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植物照明的话题由来已久,此前也一直不温不火,相对成熟的技术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探索,植物照明市场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现在,关于光配方、智能控制以及商业发展,已经成为植物照明的焦点问题,6月9日,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上演行家Talk对话,6位植物照明行家针对“植物照明”进行了一场专场讨论对话。以下是整理奉上的6位植物照明行家讨论干货。

主持人:许毅钦(广东半导体研究院主任)

研讨嘉宾:王宪龙(中农智创董事长)

谢文峰(Lumileds亚太区副总裁)

陈文成(欧司朗光电半导体高级技术经理)

冼钰伦(智卉光田创始人)

孙家鑫(中紫罗兰联合创始人)

左起;许毅钦先生 王宪龙先生 谢文峰先生 陈文成先生 孙家鑫先生 冼钰伦先生

光配方技术未成熟or已成熟?

王宪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在座的包括陈博士都是光配方方面的专家,我个人看法是光配方技术基本上已经比较成熟了,比如红光、蓝光、紫光、紫外光、远红外光等等都已经讲得很多了,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谢文峰:光配方包含多方面

我们说的配方实际上不止是光配方,有人说到用LUXEON种的时候效果没那么好,为什么不好呢?主要是看光配方,但是还要看别的配方,比如泥土的配方还有水的配方,这都很重要,要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很多配方是沿用飞利浦的,特别是在飞利浦照明这块,技术还是非常成熟的,利用这些技术在美国种植的药用大麻,也已经很成熟。

陈文成:现在讨论的还只是基础

关于光配方,很多时候大家都把它想得太神秘了,觉得好像是一个武功秘籍一样,拿到了配方就在植物照明市场“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实际上,LED的天生属性就是非常适合植物照明,因为它配光非常精准,而且容易调控,所以我们会讲LED的出现,结合智能照明,给植物照明带来了无限可能。现在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成熟,我们现在拿出来讨论的光配方可能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真正深入的东西还要是慢慢积累。现在植物照明做得最好的可能是飞利浦,很多国内企业想仅仅拆解几个灯就想得到它的光配方,这是不现实的,首先智能调控这块,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不是从灯具层面简单的拆解就可以得到。

孙家鑫:光配方不要想得太简单

我非常同意陈博士的看法,实际上讲植物照明,它只是植物生长六大要素其中之一,水分甚至二氧化碳等等都是影响植物生长每个阶段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针对LED来讲,从紫外到红外,我测算了一下,每隔20到30纳米就对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有特定的作用,这是LED一个很好的特性。

我们的光配方难点在哪里?如何去实现它?并不是说我们把550纳米、570纳米,590纳米、610纳米的LED植物灯做出来以后就变成所谓的光配方,不是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光配方想得太简单。

冼钰伦:信号作用有待改善

我是这样看的,植物光照其实是有两部分作用。一部分可以看成是能量作用。能量作用就是所谓产生ATP,碳同化、氮同化这些作用。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信号作用,而信号作用包括:赤霉素的增加,EDA等等。这些激素类的变化,跟营养液里面的配方各方面都有很大关系。还包括光合生成的糖等等也都是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不认为现在的光配方是成熟的,特别是在信号作用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

植物照明与智能控制之间的关系

孙家鑫:把生长周期当成电影片段来看

我想特别分享一下针对植物生长智能控制的个人看法。我认为,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想,就是植物照明是照给植物的,我们要从植物的角度去看,什么是我需要的光?我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光照也是不一样的,如何真正去实现它呢?我们可以把照明当成显示一样,就是说在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假设它的生长周期是27天,播放一个27天长度的电影给植物来看,每一个阶段我们去细化,可能每一个小时甚至是每分钟它的光都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要把原来做照明的一些粗旷的手法变得更精细化,这就是我认为植物照明所需要的智能控制。

陈文成:不同种类不同阶段都要研究

其实我是非常看好智能照明跟植物照明结合起来的。智能控制大家在通用照明用比较多,认为装一个飞利浦的hue或者手机app来控制颜色,这是一种体验。但是对植物来讲,不同的光谱,什么时候该调什么时候不该调,这跟它的生长息息相关。都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也好,不同的生长阶段也好,如果我们能把它在每个阶段需要的光谱给研究好,然后再结合智能控制,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想象空间的议题。

谢文峰:互相配合需要时间积累

我说一下植物照明,事实上我们也不用想得那么复杂,简单来讲,做得最好的,我们可以直接用那些已经配好的光来照射。智能照明和植物照明配合在一起,这个是比较高端的,你还要时间去实现,我们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这也是为什么说要等到5年后。另外智能照明这块,不管种植药用大麻的、种植西红柿的、种植生菜的不一样,整个配方都不一样。从别的地方拿不到大数据。只有用实践去积累。

王宪龙:搞清智能照明使用者很关键

智能照明其实对植物照明非常至关重要。我对于说光照直接配好给用户拿去用,不是很同意,比如我在广东做了六家植物工厂,其实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不同环境都会影响到植物照明,我们从种子发芽到生长到收获,其实他的光配方是不一样的。同时,除了光配方,光强也非常重要,它每家是不一样的。用户大部分是农业生产者,让他们去理解我们这一套技术,其实是脱节的。所以飞利浦的植物照明团队,是有电子学、光学、农学、生物学等领域专家组成。智能照明非常重要,但是智能照明的使用者也是关键所在,我们现在设计的智能照明的那套方案,是按照我们人的眼光来感受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冼钰伦:重点是温度和照度智能控制

我补充一下,花卉照明我主要是用在温室中的,在温室里面去调光谱我觉得没什么必要,但是温室里面有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温度每天都在变化,而植物生长跟温度的关系是蛮大的,我认为智能照明应该是根据温度跟照度的智能调整为方向去做,而不是去看光谱调节。

陈文成:光配方理解要更全面

大家对光配方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光配方不单单只指光谱的配比,还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光照的间隔等等。

哪些国家地区的植物照明商业模式值得中国参考?

王宪龙:首推日本 产品与需求不能脱节

据我了解,植物照明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全灯光的植物工厂里面,日本肯定是最高水平,应用的范围也最大。因为大多数的植物工厂数量都在日本。另外一部分在补光方面,主要是飞利浦在欧洲和美国地区推动。这样的植物照明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兴起?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应用需求少,其实我们的需求远远超过他们,最起码我们在陕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都有很大前景。我去过东北的松原地区,他们那些地方在冬季大概十点半左右才把棉被掀起来,到了两点半以后气温达到了大概五度,两点五十分已经接近零度,所以说在两点半以前必须把棉被重新盖起来,十点半到两点半实际上只有四个小时是有充足光照的,刚陈博士也讲到,光照时间是完全不够的,所以那边的需求量非常大,就模式来说,我觉得大部分是跟需求脱节了,现在植物灯的需求主要在农民那,而我们现在设计出来的灯大多数用在植物工厂包括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里面,就这样产生脱节。

谢文峰:首推欧美 社区植物工厂是方向

现在植物照明市场最大的当然是北欧跟美国市场,然后在亚洲主要是日本。但是我可以说一点,现在很多植物、香草等等都是要花费很长时间运输的,从欧洲到亚洲都有一个很长的运输时间,而社区里面做植物工厂,这是我看到未来可以很快推进的一个方向。

陈文成:面向农民 推广有一定难度

从我们的出货量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现在给植物照明做的红光LED,最大的就是去往欧洲跟美国。国内而言,虽然有客户在用,但是做成的灯具也是出口为主。从国内应用来看,因为消费群体主要是农民,目前来讲市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孙家鑫:跳出食用功能 换种思维培育市场

国外的状况我了解不是太多,但是从中国来看,植物工厂分为两类。一类叫规模化的植物工厂,另外一类是迷你型的植物工厂,我觉得大家可以跳出定向思维。因为每每说到植物工厂或者植物照明,都感觉好像这个市场还没有起飞,从大的方面来讲,植物工厂菜价还是太贵,一斤的成本可以达到30-40块,基本上是不可能被普通老百信接受的。我们可不可以在成本逐渐降低的这个阶段跳出惯性思维,看能不能做一些迷你型植物工厂。刚刚提到的,包括智能控制甚至AI、大数据都可以用得上,因为如果做一个迷你植物工厂的话,定位并非是种菜,它可能是为了观赏,面向教育市场,培养小朋友的种植乐趣,市场就会愿意为额外的成本来买单。

冼钰伦:品类单一加上成本问题

我很认同孙博士的观点,因为植物工厂里面,种植的蔬菜主要是生菜类,而中国人不可能天天吃生菜,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只有相对富裕的家庭才会家里去种植小部分,所以我是很赞同孙博士的看法。

植物补光很重要,市场起不来的症结在哪?

冼钰伦:国内地大物博 种植选择多

中国地大物博,所以导致大家可以选择气候比较好的地方,选择不同季节、不同地方去种植。现在中国各方面的运输成本比较低了,可以跨区域运输。荷兰不一样,面积比较小,气候单一。

孙家鑫: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冼博说的很在理,还有另外一点我想补充的。补光照明的成本实际上是非常高的,像刚刚讲的,现在确实有补光的需求,建一个大棚大概一万五到两万五,我们测算一年仅补光的成本大概是在每平米一百块钱,一年总共就是八万块钱,这个价格很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补光的这条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陈文成:成本高 需慢慢培育

短期之内来讲,补光的最大市场要看他的客户,比如说客户现在已经用了高压钠灯,他会有动力去替换,因为他知道这个光谱更好,更节能,更省电,效果更好。但是当前国内很多大棚里面甚至白炽灯、节能灯都没用上,如果一下要让他替换用几千块钱的LED植物灯,是不现实的,我觉得这个市场需要慢慢去培育。

王宪龙:药厂是个很大需求空间

为什么市场起不来,成本是一个问题,另外最主要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的面向对象搞错了。如果你卖给药厂,就是专门做药材的,就刚说的,药用大麻在阳光下可以种,但是能种得好么?种不好,因为他要一天以上的二氧化碳来配合,要28度温度来配合,再比如像人参,可以种,但是种出来的东西就是完全不一样。所以很多品类要种的话,就需要植物的补光,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这是面向对象不一样,市场还是很大的,就是不要脱节了。

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动态61
行家说“行家号”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今日热榜
    行家说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及时了解产业热点动态
    ©2015-2018 行家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1902号-1